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靠谱配资网站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前言
在我国1955年授衔仪式上,共有1050人被授予少将及以上军衔。
不过,在这批授衔的军官中,却有一位特殊的将军。
他在1935年就已经担任了
中央政治局委员,并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,但最终却只被授予了上将军衔。
这位将军就是周纯全。
那周纯全为何最后只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呢?
错误选择
1905年10月,在湖北黄安县(今红安县)的一个小山村里,周纯全出生了。
展开剩余92%由于家境贫寒、早年丧父,周纯全很小就挑起了家里的重担,少年时期就只身到武汉谋生,先后做过杂役和工人。
在武汉务工时期,周纯全接受了进步思想熏陶,积极响应工人运动,并在一次又一次的运动中,逐渐与党组织有了接触。
1927年,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愈演愈烈,彼时周纯全回到了家乡,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当时周纯全在一所学校里做工,学校的校长是董必武,于是周纯全有了进一步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熏陶的机会,此后时常往返于各个地区执行任务。
农民运动发起后,周纯全担负起了组织群众的工作。
在周纯全不辞辛劳的走动下,湖北黄安县八里湾举行了游行。
当地的恶霸劣绅都被抓捕起来,长久被压迫的民众,看到了翻身做主的希望,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,农民运动在鄂东地区逐渐兴起。
1927年10月,黄麻起义爆发,周纯全作为发起者之一,凭借着战斗中的出色表现,在黄安县解放后当选为政府候补委员。
只可惜这场战斗并未获得胜利,在敌人调来一批精锐部队后,黄麻起义最终失败,在这之后,周纯全几经辗转才重新与组织会合。
之后周纯全又参与了领导组织群众斗争等工作,并在红军第三次反围剿中作出重要贡献。
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,红四军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“反围剿”作战。
周纯全负责东线作战指挥,在周纯全的指挥下,部队多次收缩阵地,以此引诱敌军深入,并将其悉数击退,这也为主力部队的反攻和胜利争取了时间。
战斗结束后,周纯全调任省委书记,当时根据地物资紧缺,尤其是盐的问题,直接关系到了根据地的命脉。
为此周纯全绞尽脑汁,派人伪装平民百姓,到国民党驻守的城镇上购买食盐。
除了食盐,其他物资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,伤员也被转送安置。
正是在周纯全的组织和带领下,根据地得以在长达10个月的战斗中坚持下来,并最终夺取胜利。
周纯全还善于积累经验,每次行动都会及时复盘,总结作战经验和其他同志分享。
在购买食盐这种特殊行动中,周纯全也会总结经验教训,并在下一次行动中,根据这些经验调整计划,保证行动圆满完成。
与此同时,“反围剿”作战也让周纯全得到了粉碎敌人围攻的经验,而这些经验,在后来的战斗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。
然而,周纯全的一次“错误选择”,让其的革命道路发生了变化。
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,红军被迫进行战略性转移,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。
1935年6月,红一、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,周纯全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,兼后方纵队政治委员。
1935年8月,周纯全又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。
然而会师之后,张国焘却动起了“小心思”,他不同意中央北上的主张,反而一意孤行的将红四方面军南下,导致部队受到损伤。
而当时周纯全作为红四方面军中的重要领导,一定程度上也支持了这一错误路线。
之后又因为张国焘的“出逃”,也给周纯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。
1936年10月8日,红四方面在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。
当时周纯全诚恳地向周总理等人检讨了自己的失误,但周总理等人并未深究,而是关心红四方面军的情况以及之后的发展。
这让周纯全受到了很大的教育,并主动要求去抗大学习,来到西安后,周纯全主动卸任中央政治局委员。
此后10年里,周纯全没有再参与任何指挥行动,而是来到陕西省延长县,成为抗大第一分校的副校长,为军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红军战士。
悲壮的大青山突围
抗战时期,周纯全还带领学生进行了突围。
1939年1月,接到上级组织命令,抗大一分校全体前往晋东南,在山西省长治屯留县故县镇办学。
就在同年11月,周纯全等人再次接到通知,前往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,就地培养军政干部。
不料,途经沂蒙根据地的大青山地区时,抗大一分校的成员落入了日军的包围圈。
1941年,在沂蒙山抗日根据地,日军在周边地区大肆进攻,调集五万人兵力,加上多路梯队作战的小队,将沂蒙山根据地牢牢包围。
这场战斗持续了2个多月。
参与部队除了驻守沂蒙山根据地的八路军,还有打算前往山东的抗大一分校队伍,抗大一分校共有4个大队和一个女生支队,加上校部机关,共计3000多人。
虽然是敌后办学的军校,但当时许多学员战斗经验不足,而且没有武器,只能和其他队伍配合,迷惑牵制敌人。
在大青山突围发生之前,他们已经和日军周旋了20天。
大青山地势高耸,最高的山峰海拔在600米以上,而且交通便利,位于三个县城的交界处,所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大本营就驻扎在此。
11月30日,敌军炮火再次袭来,日军的攻势越来越猛,周纯全等人清楚,不能一味防守,只有突围。
于是,周纯全带领着抗大一分校的队员,打算冲破敌人的防守。
当时日军已经抢占了大青山的一号高地,正朝着部队大本营炮火猛攻。
为了抢占时间突围,负责警卫的支队,迅速抢占第二、第三高地,与敌军展开激烈交战,为部队撤离争取时间。
然而,由于敌人的攻势过于猛烈,第五支队被步步紧逼,危急之下,所有人都退守到了第三高地后的大青山峪,这里成了所有人最后的底线。
然而,就在周纯全思考如何带着抗一大的3000人突围时,又一批人涌了进来。
他们是后勤人员,包括机关干部及银行、报社等单位成员,原本小小的山坳,因为2000多人的涌入变得更加狭窄。
周纯全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,身后是庞大的5000人队伍,而前方的第二高地已经失守,能打仗的只有几百人。
千钧一发之际,周纯全凭借着多年经验作出了决断,组建一支突击队,一分为二。
一部分人占领高地,防止敌人合围,另一部分人则带领其他人下山突围,这支突击队的总人数,不过几百人。
很快,前方最后一道防线即将失守的消息,周纯全下了死命令:无力增援,但哪怕多守住一秒钟,也能为后方的撤离争取时间。
在抗大一分校训练部部长阎捷三的带领下,4000多非武装人员朝着西蒙山方向离去。
但由于人数众多,目标太大,突围人员很快就被日军发现。
为了保证队伍顺利突围,抗大一分校的人员挡住飞袭的子弹,向敌人发起进攻,成排警卫连成员倒下,但他们没有退路,只能前进。
狭路相逢勇者胜,在如潮涌般的人群朝着敌人的防线冲过来时,反而吓坏了山下的日伪军,让他们误以为是第三高地的第五支队下山了,于是纷纷溃逃。
借着这个契机,阎捷三找到了突破口,带领着队伍冲了出去。
然而,日军的攻势很快跟了上来,为了抵御敌人的进攻,周纯全只能指挥着有限的中队,利用大青山的地形优势,与敌军展开殊死拼搏。
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,到傍晚时分部队才登上西蒙山。
大青山一战牺牲了近一千人,其中大部分都是抗大一分校的学员,也正是周纯全的指挥,才从敌人的重重封锁中突围。
之后,周纯全还为国家做出了其他的贡献。
抗美援朝的后援奇迹
1950年10月19日,为保家卫国,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赴朝作战。
不过,在志愿军的后方,却一直没成立后勤部,所有后勤补给由东北军区负责。
而远在朝鲜战场的前线,只设立了几个人的哨所,但毕竟路途遥远,单靠几个指挥人员,后勤补给困难重重。
在计划成立志愿军后勤部时,彭德怀想到了周纯全。
原来长征结束后,周纯全的工作转移到了后方,但周纯全卓越的能力,即便在后勤工作中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1946年,国军和解放军在辽南地区作战时,周纯全负责后勤保障。
即便面临重重困难,周纯全还是想出了办法,为行军的战士筹备粮食和军衣,补充部队的枪支器械,在辽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。
辽南解放之后,周纯全又担起联系群众的任务,通过动员和组织群众,迅速恢复当地的生产生活状态,并进一步扩大了革命根据地。
之后,周纯全被调往东北第四野战军,担任后勤部部长。
那时周纯全刚刚做完手术,右眼视力尚未恢复,之后又投身于辽沈战役后勤保障工作中,最终因为过度操劳,导致右眼完全失明。
正是鉴于周纯全之前优秀的后勤保障能力,彭德怀才会第一时间想到他。
1951年5月,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周纯全,为新组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部长(后改任政治委员)。
而在改善志愿军后勤运输条件等工作中,周纯全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国内战场后勤供应一般取之于当地,而朝战场上则有所不同,在这个全然陌生的国度,后勤补给需要靠国内运过来。
除此之外,美军还会出动空军力量,在这个过程中,破坏运输补给的交通路线。
为了解决这个难题,周纯全组织后勤部,建设了一条兵站运输线。
在从鸭绿江到三八线的近3000公里的运输线上,设立了1568个哨兵站,如同现代雷达一样,时刻监控上空的敌机,一有危险就鸣枪报警。
与此同时,运输也从白天变成了夜间。
黑夜对美军来说是障碍,但却是志愿军补给车辆的天然保护色,负责补给的人员,白天隐蔽休息,夜晚则驱车上路。
一套组合拳打下来,即便美军想切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,也找不到机会。
朝鲜战场后方充足的补给,为前方作战的志愿军提供了极大助力。
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范佛里特曾惊叹:
“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,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,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,把物资运到前线,创造了惊人的奇迹。”
而这也是周纯全创造的奇迹。
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,周纯全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。
虽然因为早年事件的影响以及个人原因,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中,被授予了上将军衔。
但纵观周纯全的军旅生涯,其才华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,即便曾经有过失误靠谱配资网站,但我们不能忘记他所作出的重要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